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279:佛教的法会统统是超度活人,不是超度死人的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-10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e0527juelxr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
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 10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
楞严经讲义955页,倒数第五行,[卯四、拣七大]拣七大就是选择,或者是把那个七大,不适合一般人的修行。【若以地性观,坚碍非通达,有为非圣性,云何获圆通?】这个是用持地菩萨平填道路,就是用地性来修行。所以,若以地性观,七大有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见、识,那么,用地大来修行,若以地性观,这个地大它是坚碍非通达,它是会有障碍的。有为非圣性,有为法它就是生灭法,诸佛如来连无为法都安不上,何况有为法?如之一字,众妙之门,有为是对无为讲的,无为是对有为讲的,有为体性本空就叫做无为,无为不离有为。简单讲:生灭体性本空,就是有为法,体性本空,方便说叫做无为法;但是,这个如之一字,就不能落入有为跟无为。所以,有为非圣性,因为这个有为就是不是无漏法;这个圣性就是正,不是正,这个「圣」就是正的意思。云何获圆通?那么用这个有障碍的地大来修行观照,它是有为法,不是真正的圣性,怎么叫初机的人来获得圆通呢?

[此拣七大圆通,前五大同尘,]前五大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,这跟尘是一样的道理,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就是我们所讲的虚空,仍然是尘,是心性的尘。我们说:一念不觉,那么我们法身就转换成虚空,还有五蕴身、自他色身、山河大地;如果一念悟了,那么,处处都是法身。所以,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,包括虚空,一样是列入尘。这个尘不一定要有形相,只要是心识迷了转换出来的假相,统统叫做尘。所以,若人识得性,大地无寸土,就是这个道理。[第六同识,]第六就如同识。第七就是见大,[第七同根。]所以,地水火风空见识列出来,就是尘、识跟根。

[今一、持地菩萨地大,]因为持地菩萨宿世都帮忙人家,平一切颠簸的道路,所以,他用平地开始修福。[因平地而悟入者。若以地大之性而为观察,境则是坚凝障碍之物,而非通达之相。持地平填道路,尚涉有为,而非无漏之正性耳,圣者正也;]后来遇到……你要平地,不如平你的心,后来就听到佛陀如来跟他开示他的因地修行,就告诉他:欲平其地,当平其心,心平而一切复平。所以,[后遇平心之教]才知道,[方归圣性。]简单讲:万法回归自性,叫做佛法;万法不回归自性,那就变成外道。[云何初心,依此有为之法,而速获圆通者哉?]简单讲:这个地大之观,不适合初学佛法的人修行。

【若以水性观,想念非真实,如如非觉观,云何获圆通?】这是指月光童子的修行,月光童子因为观水大而悟入。所以说:若以水性观,就是用观想的,心中产生这个水,那个水变成一个很大的区域,那就是水性观。想念非真实,是用想念、观想的,非真……「真」就是真如,「实」就是实际。所以,在座诸位!我们如果观想,常常有的人、修行人叫人家说:我们观想自他不二。说:我们观想阿弥陀佛,观想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跟自己,后来我们就观想我们自身就是佛,自他不二。诸位!这个百千万劫是不能成道的,观想,它不是破除五阴身自性流露出来的真如,它是心中产生一种影像,集中在那个影像观想。譬如说密宗观想本尊也是,本尊就是自己,自己就是本尊。诸位!没有照见五蕴皆空,单靠观想的,尚且离不开五十种阴魔里面的想阴魔。所以观想,把自己观想成佛,那个是一种理想跟想像,而真实的境界,你不是佛!

如果你们到各地区的游览区域,有看到说,喔!有什么……像你到韩国去,有人演那个「大长今」,它有用一个相片,然后那个脸挖空,挖一个空空的,然后你的脸就往上面套上去,然后照一张相,那你是不是大长今?不是!用想像的就是用套进去的,你不是的。譬如说台湾人最喜欢拜这个关公,好!我们把这个关公的相片,中间这个红的脸挖一个空,然后你去照一个相,你也一样拿一支青龙刀,偃月刀,好!一样啊,看起来像关公,你的脸是你没有错,你是不是关公?当然不是,你是套进去的。所以没有破除五蕴——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单靠观想的,能入某一种浅的三昧,没有办法达到最究竟的圆通;最究竟的圆通是不能观想的,最究竟的圆通,它没有语言、没有文字,不能想像,没有色彩、没有长短方圆,下手处就无处可下手,体性本来就空,这个是用不生灭的圆觉自性下手的,起点就是终点;也没有所谓起点跟终点,这个就是真正的用真如在修行,那不是靠观想的。

所以,我们一定要了解,这个观想到最后,你一定要入于三摩地,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照见五蕴皆空,你所有的观想,心境是不二的,喔!原来心外的水,心观想的水,其实就是你的自性,你的自性就是你的心,喔!体悟到这一点了,境智一如,那么这个就是真的用本性在修行。如果没有这一层功夫,只有靠……譬如说你观想念佛,阿弥陀佛……那么就是用观想,叫做依靠的,依靠就是能所不断,能所不断就不是自性的,自性是绝对的,它是存在的;可是,没有任何的语言,唯证相应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我再解释一下:如果用水性来观,那么,这个观想还是妄想。说:想念非真,「真」就是真如,用想念的方法,它不是真如法,「实」就是实际,非真如实际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真如圆觉自性,连妄念、连净念都安不上,它是无念,我们念佛念到净念相继,这个仍然不是真如,因为它还是有念。我们之所以念佛念到净念相继,是为了破除妄念。说:我们念佛念到净念相继,这个仍然不是真如,真如无念的。所以,无论是妄念、无论是净念,统统叫做念,叫做生灭有为法。

所以说你用这个生灭有为法的念佛,求生极乐世界是可以,要现前证到自性的圆通是不可以的,没有办法,因为你那个下手处是错的。因为如果你要证入圆通,你的下手处要没有分别智,平等心,要用涅槃不生不灭的、究竟佛的大般涅槃的般若心才有办法的。若以水性观,想念非真实,如如非觉观,而如如不动之理,如如就是这个如如不动的道理,非就是非六识所能觉观的。我们深层的真如,那绝对不是这个妄想的识心能够可以产生觉观。觉观一定有能所,记得!觉观就一定有能所,有能所就是生灭。所以,云何获圆通?依于此觉观,能所不断的生灭有为的觉观,怎么有办法让初学佛法的人速获圆通者?整句把它贯串起来,就是月光童子所修的水大观,如果用水性来观,这个想念叫做妄念,它不是真如,不是实际的。而如如不动之理,非,非六识所能觉观的。云何初学佛法,依此能所不断的觉观之心、生灭之心,能够速获不生不灭的圆通自性呢?

[二、月光童子水大,因观水大而悟入者。若以水大之性,而为观境。皆由想念而成,非真如实际,如如不动之理。]真如实际如来藏性,是不可能用想像的。所以为什么诸佛心境高深莫测,深不可测?为什么?测就是用意识、意识心,想要用意识心来了解佛,那是百千万动永远不可能的!除非你有证量,唯证相应;没有证量,你永远不可能了解佛。所以,在座诸位!如果不了解佛,简单讲就是:你不了解第一义大空,你讲什么统统不对。随便举一个例子来讲,随便举一个例子,诸位!没有证到第一义大空,你所说的法统统打问号。譬如说我们水陆大法会,我们为什么要举办水陆大法会呢?你随便问一个居士,他就会说:为了超度亡灵。那是错的,错得离谱的。所有的佛教的法会,统统是超度活人,不是超度死人的,佛三藏十二部经典,统统在叫你开智慧,超度你内在的贪、嗔、痴;如果三藏十二部经典为死人而设立的,那么佛教就叫做死人的宗教。这是严重错误的,佛法是为了超度活人而设立的。譬如说你的水陆大法会很多人来,来的时候吃个斋饭,今天不去造业。再来,诵这个《梁皇》,《梁皇》里面,哇!讲了很多的因果,哎呀!受用。诵《药师经》、《弥陀经》,这个就是佛的遗嘱。所以,所有的法会的重点,是在利益活的人、有情的人,而这些超荐亡灵,它是附带的,表示说八万四千法门,哪一种都满你的愿。所以有的人;我们中国人就是慎终追远,凭着一颗这个孝心,来到这个文殊讲堂做法会,重要的:重要的是活人,是这个意思。

所以如果没有证悟到第一义大空,他的讲经说法,他就会用猜的,随便举一个例子,你都知道他的注解讲不通,他本身不知道。譬如说:诸佛,我们本来是佛,因为一念不觉而变成众生,这是错的;应该讲:我们的本质是佛,不能讲本来是,本来是佛,再一念不觉,又变成众生,这错的!经典随手拈来,都知道那个注解是错的,譬如说:真如不守自性,真如,所以,我们一念不觉;真如不守自性,成佛又变成众生。这个就是经典没问题,问题出在人,后代的人不能理解佛意,所以注解下来的就千古罪人。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叫呢?因为注解写错,善知识才能指导说那个注解是错的;如果没有善知识,你自己听、自己看,用猜的!譬如随便讲一下,譬如说:真妄和合,真心跟妄心和合,这个也是错的,真心没有什么生灭、增减,离尘有自体性的,它是真如实际的东西。识心分别,识心分别刹那生刹那灭,二个东西怎么可以和合?识心分别只是真如本性的影子而已,就像我要跟我的影子结婚那么的好笑!所以,经典大家都这样讲:真妄和合,错!真从来不是妄,怎么合呢?真心它绝对不是妄心,妄心是在刹那之间,真如自性闪动的一个妄念,它离尘无自体性的。随手拈来,如果不见到第一义大空,每一句话都错,而且是落入可怕的观念。

所以,善知识有三种:一、善知识,二、大善知识,三、胜善知识。善知识,叫做劝你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扶弱济贫,叫你做一点善事,明因识果,这个叫做善知识。大善知识就叫做叫你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要好好的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是大善知识。什么叫做胜善知识呢?就是叫你回归当下,明心见性,自觉自悟,你就是佛,即身就是佛,即心就是佛,这个叫做胜善知识;殊胜的胜,不是圣人的圣。善知识有三种。碰到善知识的,已经有相当福报了;碰到大善知识的,这个已经有大福报了;那么,碰到胜善知识的,简单讲:是证悟而有证量的圣人,那么这个要宿世的大善根,你才有办法碰到胜善知识,要不然一般人就是得少为足,听听几句开示,他就满意了。所以,讲到这个,非真如实际;诸位看注解,如如不动之理,就是第一义大空。所以,你不证悟到第一义大空的如如不动之理,你就会死在文字里面。

[凡欲契如如不动之理,须得如如不动之智;而起心分别觉观,皆不与相应,故曰如如,非六识觉观所能契入也。云何初心依此觉观之心,速获圆通者哉?]

【若以火性观,厌有非真离,非初心方便,云何获圆通?】这个是乌刍瑟摩。乌刍瑟摩的欲火很强,所以就把欲火升华,变成智慧之火。若以火性观,厌有,有就是有欲火,厌,他的讨厌,厌离有这个欲望之火。这个不是真离,你还一个「离」字,不是真离。这个要是真正的离,知道欲火体性本空,本来就不可得,不需要离,直下无心便是道。非初心方便,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多淫之机,不是每一个人的淫性都很强,有的人是贪心很强;有的人是嗔恨心很强;有的人是愚痴心很强。所以,这个淫欲心很强,那么用乌刍瑟摩修行——火大的修行观,则可以;可是有的人,他一辈子只有对钱有兴趣,他绝对不要、不是像乌刍瑟摩这种火性观,所以,根器都不太相应,不一样。因此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多淫之机,所以,也不是说初心方便,就一定要用火性来观。云何获圆通?解释一下:如果用火性来观,则变成有能观跟所观。厌离有为的欲火,这不是真正的离,因为你还有一个厌,不是真正的离。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多淫的根器,所以不是初心方便可以修火性观的。怎么用这种……初心依此不通之法,能够让一切众生速获圆通者?

[三、乌刍瑟摩火大,因观火大而悟入者。若以火大之性,而为观境。乌刍厌有欲火,而求离欲,非到身心俱断,断性亦无,乃非真离欲也。然初心不尽多淫之机,]「不尽」就是全部。但是,初学佛法的人,不是全部都是多淫之机。淫欲不好控制,但不是所有的众生对这个都有兴趣,有的人偏重于贪、嗔、痴,不一定。[有少欲无欲者,岂必借此,以为方便?]所以,乌刍瑟摩火大,不适合所有的众生来修行。[云何初心依此不通之法,而速获圆通者哉?]

【若以风性观,动寂非无对,对非无上觉,云何获圆通?】这个是琉璃光法王子的风大。如果用风性来观,观这个风性,那么,它不是动就是静,寂就是静。风动的时候叫做动,没有风的时候就叫做寂,动寂非无对,风不是动就是寂,「对」就是对待。简单讲:风不是动就是寂,简单讲:动寂就是生灭、就是有为。风不是动,它就是静,那就是有为。非无对待,「对」就是对待,有对待,自非……「自」就是当然,当然不是无上的觉,「觉」的底下加一个:体。我们的觉体没有对待,它是绝对,叫做大圆镜智,或者如来藏性。云何获圆通?[四、琉璃光法王子风大,因观风大而悟入者。若以风大之性,而为观境。彼虽遍观内外,皆是妄缘风力所转,然风大有动有寂,]有动有寂,简单讲:[便属循环生灭,]循环生灭就是[无常之法,非无对待。既有对待,自非无上觉体。云何初心,依此不常之法,而速获圆通者哉?]

 [《正脉》「问:反闻法门,亦从动静而入,何殊于此?]「殊」就是殊别,跟这个有什么差别?跟此有什么差别呢?反闻闻自性,反闻的法门也是从动静——耳根的动静而入,跟这个动寂有什么差别呢?[答:彼乃渐脱动静二尘,]如果从这个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章,他是渐渐的脱离动静二尘,[以取无动静之闻性,]他是这样修行的。[为初心方便。]的容易。[此即取有动寂之风性为入门,]一个是下手处是不生不灭的反闻闻自性的闻性;这里下手处是有为的动静生灭,是不一样的下手处。此即取有动寂之风性为入门,[所以大不同也;]为什么大不相同?闻性是不生灭,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,下手处是不生不灭的闻性;这里的下手处是动寂的生灭有为法,下手处不一样的。[岂可以此难彼?」]怎么可以用这个角度,来问难另外观世音菩萨的耳根闻性的法门?

【若以空性观,昏钝先非觉,无觉异菩提,云何获圆通?】这个是指虚空藏菩萨。如果用空性观,是指用虚空来观照,这个虚空没有智慧,所以它是昏,「昏」就是昏冥,「钝」就是顽钝。用这个没有智慧的、昏冥顽钝的虚空,先非:本来就不是,觉:觉性之用。先非,本来就不是觉性之用。简单讲:用虚空观,这个虚空本身并没有充满智慧,而是昏冥顽钝,虚空本来就不是觉性之作用。无觉异菩提,无觉,没有觉性的虚空叫做无觉,无觉性的虚空,当然不同于菩提之道,异于菩提之道;异菩提就是异于菩提之道。无觉,就是没有觉性的虚空,当然异于菩提之道,整句的意思是这样子。云何获圆通?怎么用这种昏冥顽钝的虚空,让初学佛法的人来修行?这个是无觉之物啊!整句的贯串的意思就是:如果用虚空观来观照,而虚空本身是昏冥、是顽钝的,虚空本来就不是觉性之用,无觉性之虚空,当然异于菩提之道,云何能使初机、初学速获圆通者?是行不通的。

[五、虚空藏菩萨空大,因观空大而悟入者。若以空大之性,而为观境,谛观四大无依,妄想生灭,虚空无二,佛国本同。虚空,乃晦昧所为,昏即冥也,钝即顽也。乃以冥顽为相,]冥顽就是没智慧,不是觉体的作用。[自体先非灵明觉知之用。]虚空当然不是灵明觉知之用。[无觉异菩提者:既无灵明觉知之用,自与菩提相异。梵语菩提,此翻觉道,即圆通所证之无上道也。今欲以昏钝之因,而取灵明之果,何异钻冰取火也;云何初心依此无觉之物,而速获圆通者哉?]

【若以识性观,观识非常住,存心乃虚妄,云何获圆通?】 [六、弥勒菩萨识大,]所以大家都知道,弥勒菩萨是修唯识的,万法唯识的。若以识性来观,就是万法唯识来观照,观这个识,这个识,本身念念生灭不停,非常存,观识心分别,观识非常存。好!把笔放下来,看这里,开不开悟就看这里。这个,(师父举左手)先从缘起法来讲,这个因(指左手),这个缘(师举右手),这个因缘一碰(师父双手相击),有声音,有声音。我们把它拉高,拉高层级,这个是六根(师父举左手)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六根;这里是六尘(师父举起右手),接触到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解、法,根对尘(师父双手相击),产生,这里声音,这声音就是识心分别,刹那生,刹那就灭。而外面的虚空比喻作真如本性,比喻作真如本性。所以你的识心分别离尘无自体性,见分(师指左手)、相分(师指右手),根跟尘凑合(师父双手相击),是不是?能所不断,所产生中间的声音,就是识心分别,这识心分别就是刹那生刹那灭……这刹那生刹那灭,在虚空里面一直晃动着,譬如你一直击(师父双手相击),声音产生了,虚空有没有增减?没有增减,好!如果不击,虚空有没有增减?也没有。我们如果一直击的话(师父双手相击),识心分别一直产生作用……一直产生作用,产生作用,音声表示根对尘产生的识心分别,这个作用会不会影响到虚空?没有!虚空从来不增,虚空从来不减,我们的真如自性就是这样子。如果我们也了悟万法唯心所造,简单讲:根对尘所产生的识心,它是刹那生刹那灭的,就是有为生灭法,只是真如本性里面的一个晃动,不要被迷了,了悟诸法如幻,识心分别也是不可得,体性不可得,当下就是真如本性,就是真如本性。

好!那么,有这样子的了解说:喔!那么,我们这是比喻,这是用虚空来比喻,千万不要被比喻卡死了。所以说:我们就了解,这个观识,诸位看!观识非常存,这个识,根、尘一触动,念念生灭不停的一直晃动,非常住,这个不是常住的,这个不是永恒的常住。存心乃虚妄,你存着心观之,你存心观之,那么,能观跟所观就断不了了。乃是属于虚妄的,务必要让识心体性本空,真如显现,这个才是叫做圆通。云何获圆通?这表示弥勒菩萨的识大修行不适合一般人。[因观识大而悟入者。若以识性,为所观境,谛观十方唯识。然此识性,念念生灭不停,实非常住之性;且存心观之,]已经是虚妄,[已是虚妄,何况所观之识大,而不虚妄耶?云何初心依此不常之心,而速获圆通者哉?]

【诸行是无常,念性元生灭,因果今殊感,云何获圆通?】所有的修行人,念过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人,在这里要特别的注意,特别的注意,你用念佛的心,今生今世要证得圆通是不可能的,除非你有证量,除非你能够念佛念到三昧;念到三昧就是用本性在念了,本性念等于没有念了,等于没有念了,这个要很清楚的。诸行是无常,念性元生灭,念性就包括:今天你凡夫用妄念也好,或者是说你念念能够相继,用净念,用净念你念也好,你已经贪嗔痴也没有了,用净念来念佛,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很好;可是,无论是妄念、无论是净念,它统统叫做有念。念性元生灭,无论是妄念、无论是净念,这个是生灭的因,用这个心求生极乐世界则可以,因为有念就是成生灭;但是,用这个心,如果想要:我当下这一辈子,就要证得佛的大圆觉、大圆通。那是没办法的。因果今殊感,念性元生灭,妄念、净念终究是有念,有念就是生灭。因果今殊感,所以从二个角度讲:生灭因一定得生灭果,生灭因不可能得不生不灭的果。所以如果你念佛到极乐世界,品位还不是很高,你还在莲花苞里面,你还得听经闻法,慢慢来,要证得到无生法忍,那个时候你见到的,就是佛陀的清净的庄严的报身。所以,你到极乐世界去,你用生灭心念佛,还没有到用自性就是弥陀,那么品位不高;品位不高,那么到极乐世界去就继续修行。

所以,这个因果今殊感,分二个角度:生灭心就一定会生灭果,不生灭因,才能得不生灭的果;如果你用生灭心,想得不生灭的果,是不可能的。殊感就是感应不同,互相违背的。所以,这个因果今……「今」就是当下。所以因果今殊感的意思就是说:你用生灭的因,要去得到当下不生灭的果,这个是违背的,殊感,感应是绝对不可能,下手处是不对,绝对不会感得到那个不生灭的果,叫做今殊感。殊感就是感应悬殊、感应不一样的意思。云何获圆通?那么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:诸行是无常的,念性元生灭,无论是妄念的念性、无论是净念念性,终究是有念,终究有念,它就是成为生灭心。用这个生灭心想要回归当下,得到不生不灭的圆通,是不可能的,这个感应是互相违背的,因果是互相违背的,怎么能够获得到不生灭的圆通呢?就是这个意思。

因此念佛,师父一直强调:你念佛一定要用本性念,不要用妄念;或者是你集中火力这样念,念了有一点功夫成片了,那个还是不是真如,那个还不是。真如本身,如果讲经说法,你有证量,那么你说法就是自性流露出来的,随手拈来,任何根、尘、识一十八界,统统是你本地的风光。所以,你听见性的人说法,他不会处处矛盾的;你要是在相上里面说法,他就会彼此矛盾。要佛讲经说法,他怎么会有矛盾呢?那么,没有佛的境界,到菩萨以下,没有破生相无明,这些注解的人,哪一个有办法像佛?所以从印度传、传法来到我们汉地,因为分成藏传、南传还有汉传,有巴利文、汉语系,或者是藏语系,传到我们汉地来。那么,汉地来,翻译的经典或者注解那个经典,那个功夫,就要看他的功夫了。

这个会翻译的跟不会翻译的,那就差很多了!譬如说我们念英文,譬如说cold world,我们翻译成「冰冷的世界」, cold world,「冰冷的世界」,这个翻译起来不怎么得体,「冰冷的世界」,南极、北极都是零下四、五十度,cold world我们翻译成「冰冷的世界」。但是如果你把它翻译成「冰封世界」,被冰所封住了,cold world,否则你翻译成「很冷的世界」,那么又变成没有什么水平,所以,这个翻译就会差很多。注解也是这样子的,注解也是这样子的。所以,现代的人要写作,尤其是现在的法师、居士,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篇自己的感想、论文,在座诸位!如果你自己没有自觉的证量,最好还是依于祖师大德的,记得!依法不依人,最好的是依佛陀所讲的法,再来,其次依有证量的,像达摩大师这样子的,或者是像六祖这样子,或者是大珠和尚,这个是真的有功夫的。

那么,现在的人不一样,随便一个居士,你看他写的著作这么的多,一个法师写了这么多的著作,诸位!你要参考他,你还得要有功夫;你没有功夫,你自己没有证量,你没有那个功夫,你没有办法分辩,说这个人的注解到底是对还是错,你没有这个能力,你会被牵着走。譬如说有一个居士来讲,我说:居士!你哪来呀?我中部来的。你怎么修啊?我念一句佛号,诵一部经,我一门深入啊!我跟他讲说:喔!你念一部经叫做一门深入,那么通达三藏的不叫做浅出?吓一跳!他说:师父!一门深入,那个「一门」是指什么?我说:那一门深入那个「门」是指耳根门,不是诵一部经典;诵一部经典叫做一经单诵,翻过来叫做单诵一经,怎么会把诵一部经典叫做深入呢?那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大善知识,不就叫做浅出了?正法佛教何以落到如此的扭曲,曲解了佛意,这是大乘的悲哀。连一个最基本的一门深入那个「门」,都以为是地藏法门、是药师法门、净土法门;那个「门」是指耳根门,就这么简单一个名词,还有出处,出自《楞严经》三摩里面的,二十五圆通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,还讲得清清楚楚!依法不依人,站在依法不依人的角度,一门深入它是有出处的,这个名词被后代的人滥用了!这个居士听到师父的开示,哇!很有善根。

我是跟你讲:《八大人觉经》就告诉你:要多闻才能增长智慧,要多学、要多闻,才能增长智慧。我们现在不是,死执某一个角度,统统叫做一门深入。譬如说你念一部《地藏经》,叫做一门深入,你只有一部《地藏经》,哪有深入跟浅出?耳根它是……我们耳根圆通章,解动、静、根、觉、空、灭,由浅入深,这个才有深跟浅的问题嘛!越三空,就是人空、法空、空空;破五阴,破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;获二殊胜:一合十方诸佛,再来,合众生的心,这个前面都讲过了。

所以我们应当,修学佛道最怕的就是半桶的,你说他佛法懂一点嘛,深入,他没办法;你说他不懂嘛,他又能说几句,说上几句,能够回答几句。诸位!二种人不怕:一、大愚痴从来没接触佛法的,他不懂佛法,那个不怕,因为他不会不懂装懂。还有一个,大悟的圣人,那不怕,因为他这个心境跟佛一样了。最怕的那个就是一半的,他还没大悟,一半的就是上不去下不来,最怕那个半吊子的,台语讲的:半桶水,响叮当。就像半桶的水呱呱叫,这最怕这样子的。所以在你没有能力分辨这个出家人,或者这个在家人的注解能不能看,这个很重要的:记得!看佛的,看佛的经典;要不然你也来问我一下,说:师父,这一本书能不能看?至少我跟你批:能!你才开始看,这个是很重要的抉择。

[七、大势至法王子根大。按根大应当在第六,今弥勒识大超前,势至根大居此者,足见菩萨明知欲修楞严大定,独让观音殿后,而求其普被三根,利钝兼收者,惟此念佛一门。凡有动作迁流,全属诸行,皆是无常。而势至则曰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;既是都摄,则属根大;可见念佛,不是口念,不是第六意识心念,乃是意根都摄六根而念。虽曰净念,终成有念;]所以,妄念也好、净念也好,终成有念,终成有念就是生灭。[既曰相继,难免生灭;]相继,前一念、后一念,念念一直起来,念念一直生灭,[故曰念性元生灭也。]真如自性绝对是无念,完全清净,念念还是真如。真如还是有念啊,每一念却是真如,体用不可得,体用一如。[以此念佛为因,往生净土为果,因果相孚,]因果是可以相符合的,意思就是:用生灭的念佛的心,来求生极乐净土的果,这是因果是相符合,是可以行得通的,[则万修万人去。][若以此生灭之因,]但是如果以生灭的念佛的因,[而求现证,]就是当下要有证量,[不生灭之圆通,]那么[则因果相背,]因为你下手处是生灭的念,跟这个不生不灭无念的真如自性是不一样的。[感应咸殊,]是有差别的。生灭因不可能得不生灭果,你要得不生灭果,你必需下手处要不生灭的因。[故曰因果今殊感。云何初心依此生灭之心,而速获圆通者哉?]

[《正脉》云:通论二十四圣,约其所证,必等观音;而原其入门,]「原」就是推究。而推究其入门,二十四圣都是[不从本根,]本根就是耳根,这娑婆世界最利的就是耳根。[略有四缘,所以当拣:][一者、不对方宜;]这个「方」就是娑婆。除了耳根圆通,其他都不适合娑婆的机宜,不对方宜,不适合娑婆世界的机宜。[二者、不便初心;]初心就是初发心的。若不用耳根圆通来修行,不适合,其他二十四圣都不适合。[三者、别有资借;]资借就是宿世之善根,资借,或者是叫做先天的资质。因为我们佛教讲的是三世因果的。

诸位!同样在听《楞严经》,上根利智的听到法喜充满,好像他快要开悟了:喔!原来……这个是上根利智的。中根利智的觉得很法喜;下根的,听到一点,结一点善缘;还有一点连根都没有的,扭曲师父的意思。真的!你不相信吗?我这样讲到口水都快干了,底下的人,楼上楼下的人,他的体悟各个都不一样,叫上根利智的人来讲:哎呀!师父讲得多好多好!叫那个不是,连根都没有的,上根、中根、下根,连根都没有的,那个叫做劣根,我明明这样讲,他去外面上个厕所转一圈来,又把我的意思误会了。有个居士来,我跟他讲:在家居士最好不要做三时系念,上台做三时系念;上台做三时系念,最好是给法师,因为女众她是有漏身,在家居士。为什么三时系念要给法师来登台比较适合?因为那里面要念很多次的三皈依,那你一个居士,你三时系念你上去,那念三皈依,你居士怎么跟人家三皈依呢?说:师父,怎么呢?我说:如果方圆一百里内真的没有比丘,我们可以改变一个方式,不一定要做三时系念,可以诵诵譬如说《弥陀经》、往生咒多念一点、诵《地藏经》,我们共同来共修,集体来回向,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,也行得通啊!如果没有法师就用这种方式。他不听,不听还生气了。

有一个人来问就说:师父!在家居士能不能放蒙山,在自己的家?我说:喔!可以的,可以放蒙山,在家你要放蒙山,不过要天天放,不要说今天鬼来了,找不到饭吃,跑出去外面跨年!全世界都要跨年了,人家那个鬼在出食台里面一直拼命的等,这时间到了还没出食!蒙山做了你就要天天要做,不能停顿的。可是,这个居士回去了,到大蒙山他也一样登台,一样怎么样?跟人家做大法会,居士也可以登台,然后他就说:慧律法师讲的,居士也可以放大蒙山。我说:居士放蒙山是在家善巧方便,没有叫你登台啊!为什么这个讲话,都拣选择那一段对你有利的讲,不把我整段都把它贯通起来?就是这样子。所以说:这个劣根性的,常常会把师父讲的扭曲,扭曲。所以,要修其他的法门,要别有资借,就是要有先天,要借重于宿世的善根。

 [四者、非常修学。]就是这不是一般人能修学的,有的必需是久修菩萨。 [反显耳根、]反过来说,这个耳根圆通,[对方宜、]就是说对于娑婆世界是很适合的。二、[便初心、]第三,[不劳资借,]也不劳借重宿世的善根,每一个人都可修,只要是娑婆世界耳根不坏的,听得到音声的,皆可以修持。[通常可修也。]一般人统统可以修。[意在后偈,预此明之。][二了拣诸门竟。]

 [寅三、独选耳根(分二)卯初、备彰门妙,二、详示修巧(卯初又分四)辰初、根随方利,二、法以人胜,三、示法真实,四、显行当根。今初]【我今白世尊:佛出娑婆界,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。欲取三摩提,实以闻中入。】我今白世尊,说:佛教导一切众生出这个娑婆界,这个娑婆世界,此方,「真」就是真实,真正能够让众生获益的教体是什么呢?清净在音闻,清净就是本然,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的体性,在哪里呢?注意喔!音闻要注意听,听音声之闻性,这个要这样写的。音闻是听音声之闻性,这个「闻」底下加一个:性;如果这个「闻」底下没有加一个:性,那听声音就变成生灭了。知道吗?听是听……反闻闻自性是听音声的闻性,不要随着音声起心动念,落入生灭的观念。所以,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,在哪里呢?在于听音声的闻性。你想要欲取三摩提,必需实以闻性中,「入」就是入流,实以闻中而入流,闻性中入流;我们出流就是声尘,入流就是闻性,记得师父的话。出流就是音声,入流就是闻性,音声是尘,闻性是圆觉,分清楚了,事情就好办了,修行就得体了。整句的意思就是说:我现在白、禀白世尊:佛教导一切出离娑婆世界,解脱轮回痛苦,在哪里呢?这个娑婆世界真实的教体,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在哪里呢?就在听音声的当下的闻性,不生灭的闻性。欲取,你想要得到三摩地的正定,实以闻性中而入流。

[上来余门,既经拣去,此则应选耳根,故云:我现今重白世尊言:佛出娑婆世界,此云堪忍,]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还可以忍耐,叫做堪忍,有一点点快乐;但是大部分八、九成都是痛苦的,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。所以说:有一点乐,但是还可以忍耐;有一些大的痛苦,不会说像地狱这么般的严重,痛苦到没办法忍耐的,所以这个娑婆世界称为堪忍,[以娑婆众苦具足,众生堪能忍受诸苦故。如来必随一方机宜,而立教体。][设教]就是设立教化众生。如果[不应机,]叫做设教……「设」就是设立,「教」就是教化众生。设立教化众生如果不应机,那麻烦大了,[化则不胜。]不对机啊,那么就不会殊胜了。

[准《维摩经》云:或有佛土,以光明而作佛事;或有佛土,以佛菩提树而作佛事;乃至或以园林台观,或以虚空影响,或以音声语言,或以寂无言说,各随机宜,教体不同。今佛世闻声得益者多,即末世亦从此方众生耳根偏利,能由闻性,遍达无量差别理事。故对此一方机宜,以音声施作佛事,所以透彼闻根之利也。如来在世,闻教得益者多,即末世亦从开示,]开示就是像你们今天,来听经闻法,因为娑婆世界听经闻法比自己看快,其他的法师或居士不来,是因为大家都很忙,他们不是不来,是因为没时间、没空,大家福报比较大。而且大家的信心也很强,跨年嘛,大家都跑去春天什么呐喊,还是什么「贡寮法会」,就请那一些什么歌星、影星,各据一方,去举办这个音乐晚会,而你们还愿意坐在这里,师父很感动的,下课后一个人发一百块人民币。不错,听经还有钱拿。[而得悟入者众;意言常途但音声为教体,是随相假体。]随着音声的假相这个假体。[而此方真实教体,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者,]你想要体会到周遍法界,清净本然的觉性,在哪里呢?就在你听音声,注意!那个「闻性」上面加四个字:不生不灭。[惟在听音之]不生不灭[闻性而已。]音声当体即空,闻性当下就是不生不灭,就是这个。

[欲取三摩提,实以闻中入者:良以教诠藏性,]教诠万法,而万法回归于藏性,叫做教诠。所有的教都全归万法,而万法回归哪里?回归我们的如来藏性。所以,在座诸位!如果你不回归藏性,这叫做名为相说;名为相说,他就一定会有争议的,讲东方就会忘记了西方;讲南就会忘记北;讲这一点就忘记那一点,因为相的东西不可能圆满,相的东西不可能圆满。简单讲:任何一个法师,包括如来,从相来讲,有人支持他,就一定会有人毁谤他。譬如说释迦牟尼佛,我们看到世尊的大圣人,在我们佛弟子来讲,这是何等的地位啊,那是祟高,我们见到佛陀的像,一定都是五体投地的佩服,下跪顶礼。对不对?那你到中东阿富汗去看看,以前的丝路留下来的这些佛像,高的佛像,他们不是下跪顶礼啊,那阿富汗不是下跪顶礼,他们是用那个火箭筒,你看到吗?用那个火箭筒,把释迦牟尼佛那个很高的佛像打下来,火箭筒!他们这个回教的伊斯兰教的。是不是?阿富汗以前在七、八百年前,也是丝路通过,也算是佛教的国家。你可以从那个路线看到一些佛教的痕迹。

我们见到释迦牟尼佛是如此的恭敬,是不是?畜生就免谈了,我看到每天在拜的那个佛像,像我们木屋,木屋有那个佛像很庄严;但是,那个畜生不懂,有麻雀跑去释迦牟尼佛上面、释迦牟尼佛头顶上大便,那个鸟粪便。我们看到佛像是如此恭敬,那个鸟不知道,不认识他释迦牟尼佛,跑去头顶上大便。这个也是恶劣的鸟,看你下辈子怎么办?跑到释迦牟尼佛头顶上大便,看下辈子怎么办?(笑)所以说:每一个根器不一样,众生不一样,所以,成佛的时空也不一样。在座诸位!今天来讲,你们有这样的善根,将来成道或者解脱,那么是指日可待了,这么有善根的众生,不容易的! [而闻性最切近藏性者也。然领悟虽以双托音闻,而修定但宜单取闻性,故凡欲取证三摩提,即楞严大定,实在要以耳根闻性得入。如观音自叙:彼佛教我,从闻、思、修,入三摩地。于是依教,初于闻中,做入流照性工夫,解六结而越三空,破五阴而获二胜,是则从说选根以来,直至此处,方以决定指出耳根,为圆通本根,至妙之法门矣!]

[辰二、法以人胜(分二)巳初、略赞自利,二、广显利地。今初]【离苦得解脫,良哉观世音!】 [此科以耳根圆通之法,因为观音之人殊胜故,其法必堪珍重也。此二句,略赞自利功德。离苦者:离分段、变易二种生死之苦,即解六结而越三空也。]解六结,越三空。[得解脱者:得离系自在,二种解脱之乐,即破五阴,而获二用也。此乃言自备利他体用故,判属自利也;良有二义:一、诚实义,如云:离苦得解脱,诚哉观世音之人耳。二、赞善义,如云:离苦得解脱,善哉观世音之法耳。]文字很简单,一个是赞人,一个是赞法。

[巳二、广显利他]【於恒沙劫中,入微尘佛国,得大自在力,无畏施众生。】沙劫就是时间很久,久远劫。于恒沙劫中无量劫来,入微尘国,这个是指处,沙劫是时久,时间很久了;微尘佛国是处广,他的度化的众生是很广大的。得大自在力,无畏施众生,就是令众生无畏。[此科广显利他功德。第一句,明竖穷三际;于恒沙劫,显化导时长也。]那时间是很长。[第二句,明横遍十方;入微尘国,]国就是三千大千世界,微尘三千大千世界。[显现身处广也。第三句,显三十二应,有无作妙力,]无作妙力就是自性流露的意思,不造作,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7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43链接(未完)

楞严经讲解270: 能够让我们悟入不生灭的体性的,清净在音闻--用耳根的闻性来修行

楞严经讲解271:法爱是佛门的毒瘤,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就没有宽恕心、没有包容心

楞严经讲解272:下辈子你想要感得一个漂亮的身体和面貌,记得要离欲

楞严经讲解273:言语尖酸刻薄的人,是世界上最没有福报的人

楞严经讲解274:在人间很会唱歌不学佛的,将来就会变这个紧那罗去唱歌给玉帝听

楞严经讲解275:福德不够相貌就不够庄严,德行不够内心就不够柔顺

楞严经讲解276:如果你觉得业障很重,每天早上放一杯水念21遍大悲咒自己喝

楞严经讲解277:一门深入是指耳根门,以后千万不要叫人专念一句佛号做一门深入

楞严经讲解278:虽知如如不动、不取于相就是佛,但这颗心没受过训练就是看不破放不下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一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净空法师《法华经大意》目录01-66(全)

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-287目录

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--102 (全)链接

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-23目录(全)

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(全)

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-30链接(未完)

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-18目录(全)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~243链接(未完)

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

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

《寿康宝鉴》原名《不可录》白话版 全

修福者必看: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(净空法师讲述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